小妍(化名)和哥哥、姊姊們跟隨著媽媽一起生活。爸爸因故目前正在服刑中,三個學齡中的孩子靠著媽媽從事手工零件的工作維生,每當工廠忙碌的時候,經常需要配合加班。此時,小妍和年幼的哥哥就要倚賴還在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姊姊照顧他們,姊姊學習煮飯為的是不讓弟妹受餓,這樣獨立的性格,看起來比起同齡孩子的面容更加成熟。媽媽和孩子們皆同寢在一間臥室裡,打著地舖便是一個晚上,小妍開心地向社工介紹她們睡覺的地方,說:「這裡是我睡的、那裡是爸爸的位置…」,彷彿是想念著爸爸,期待爸爸回到家中團聚。媽媽懷著感恩的心,向協會的社工道謝,提及小妍就是喝著協會所供應的奶粉和尿布長大的,嬰兒食物箱對她們的幫助很多,她一直放在心上,等到哪一天有能力的時候,她們也會回饋給社會。
More一個家庭裡的父母親通常是為孩子們遮風擋雨的角色,但即便夫妻同心,是否就能穿越生活的困境及考驗呢?小志(化名)和姊姊、弟弟是三個年齡相仿的孩子,小志爸爸是家中經濟支柱,他很努力地想要給孩子們好一點的生活環境,只是時運不濟,以前兼職好幾份臨時工,仍然左支右絀、入不敷出;也因為租屋過程不順遂、居住品質不佳的問題,輾轉搬家好幾次;小志媽媽則是全心全意照顧著孩子,尤其小志經診斷患有自閉症,敏感又怕生,必須更加耐心看顧及呵護。當家中不只養育一個幼兒時,很多事變得難上加難,小志的爸爸媽媽各司其職,也試圖在生命課題的糾結中找出平衡。這時安得烈食物箱的支援,為一家人減輕負擔,改善了窘況,更好的消息是,爸爸謀得穩定的廚師工作,還為家人們找到一個較舒適的新家… 我們相信,此刻沒有什麼比一家人能平安相守更重要的了!而陪伴一個家庭改變、成長,是如此令人欣慰,它讓安得烈的關懷工作有了愛的意義,並且在未來將不斷地為更多受助家庭加油打氣,持續傳送溫暖與祝福。
More在台灣西半部的沿海地帶,有著許多古舊低矮的房舍,因著工作機會較少,居住在當中的大多是年邁的阿公阿嬤以及孫子女們,某天協會社工來到小田(化名)的家探訪,在訪談中奶奶緩緩地捲起褲管,和我們說起兩腳所留下的疤,現在已領重度殘障手冊,只能吃力地靠著拐杖行走,在旁的鄉長說到:「阿嬤患有心臟疾病,而且小田的父親與阿伯都患有心臟衰竭,所以有許多的工作是做不來的」,他們家中的經濟來源只有在凌晨兩三點,天尚未亮之前去撈文蛤,回家剝牡蠣。而小田的哥哥看見家裡的狀況,在高三畢業後工作,全家人都希望著乖巧的小田可以繼續讀書,不因家裡的經濟狀況而休學,家人盼望著小田能因著讀大學,在未來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。奶奶說起:「謝謝你們的食物箱,裡面的東西我們也很喜歡」,小田這時候就拿起沖泡袋說:「這都是我在喝,在早上出門的時候我會喝一杯,麵條跟白米我有時候也會煮給奶奶吃。」感謝許多愛心朋友們的支持,因著「食」際行動陪伴著、支持著家況脆弱的他們,一起守護著他們,給予溫暖的關懷。
More現實的生活再艱辛,或許暫時別無選擇,但在小懿(化名)的媽媽身上,我們看見她對人生不灰心、不逃避,勇敢掌握了選擇權__那就是用「樂觀向上」的態度 面對生命考題。當協會社工訪視小懿的家,媽媽剛結束一天忙碌的清潔員工作,並接送孩子們放學回到租屋處;從她開朗健談的個性裡,很難看出與丈夫離異後必須獨撐家計、養育子女的單親困境,但其實那是為母則強,她敘述著自己也經歷過悲傷的時光,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平安健康地成長,便要先成為一個堅強且有能力守護孩子的母親。探訪的尾聲,小屋旁的角落傳來薄荷葉淡淡地清香,那是小懿媽媽在緊湊的小日子裡唯一的喜好,她說與植物相處能舒緩心情,讓心房充滿陽光…在協助與陪伴之餘,安得烈樂見並想記錄每一個正向的畫面,它總會為故事帶來希望,而這也讓協會的關懷工作變得更溫暖、更有意義!
More這天,社工與小羽(化名)的媽媽約訪,前往家中拜訪的車子,經過好幾個彎道,只知道離她們家更靠近了一點,但透過網路查詢不到家中地址,路上也不見導引的指示路牌,最後小羽的媽媽騎著機車,帶領我們終於到達家中。小羽是位早產兒,媽媽自責地說,當初因為懷孕時不小心跌倒,需要提前被引產,害得小羽患得多重疾病,腦部長期要裝上引流管,她看得很不捨。我們理解孩子的辛苦,在學校內的生活並不容易,比起一般同學的學習更加艱難,也不能做太高強度的運動,和她媽媽一樣擔心起她未來的日子,協會以食物箱繼續地陪伴她長大,希望她在未來的道路裡,如同回到家中的過程,雖然蜿蜒,但卻不會迷路。
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