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倩(化名)與哥哥、姊姊和媽媽同住在一間小套房,別看這裡空間小!卻是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的溫馨家庭,從分門別類整理好的物品及孩子們書桌前貼的加油標語,可見媽媽對整個家的用心付出。小倩的爸媽離婚後,便由媽媽撐起家計,安得烈每個月也透過食物箱幫助這個家庭減輕生活上的壓力。社工去探訪時媽媽說小倩的大姊從小成績優異,就學過程獲得不少比賽獎盃,今年更是申請上研究所,打算繼續攻讀,孩子知道家裡辛苦,在勤勉讀書之餘也不忘打工貼補家用,媽媽談起懂事的大姊時,又是心疼又是驕傲,希望她可以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大放異彩、又能如普通學生般平凡生活,無須牽掛家中瑣事。社工人員得知後,邀請小倩的大姊參與我們的培鷹計畫,社會的各個角落都有像她這樣的孩子,他們是尚未出殼的雛鳥,脫殼成長的過程中不免艱辛,我們希望可以讓他們更少些阻礙、更多些堅強,希望透過獎助學金的幫助,使他們在求學路上可以飛得更高、更遠、更好。
More
翔翔(化名)一歲多學齡兒童,眼睛圓滾滾的,是個不怕生、看到人就笑,笑起來像太陽般可愛布農族小男孩,親訪當天,全家才剛入住承租處沒多久,租屋處位於頂樓加蓋,客廳及傢俱用品還在安頓中,另外一側是屋頂的空地,堆放許多雜物。翔翔家中成員還有祖母、爸爸和媽媽,共4人,由於翔翔父母年紀都很年輕就生下翔翔,媽媽必須全天全心照顧活潑好動的孩子,媽媽說希望孩子能快快長大,她才能找工作來幫忙家計,翔翔爸爸是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者,在工地從事臨時工,但收入不是很穩定。協會看見這個家庭的需要,提供奶粉、尿布以緩解家庭經濟的開銷,媽媽表示很謝謝我們每個月的食物箱幫忙分攤負擔,陪伴他們度過孩子還小艱困時期並期待著翔翔快快長大!
More
在觀音區的稻田小路旁,就是阿祥(化名)的家,這裡是長輩留下的祖厝。在這裡,居住著阿祥的媽媽、外婆以及三個孩子。由於阿祥的父母早年離異,他和姐姐都是由媽媽獨自撫養長大。然而,阿祥的媽媽是獨生女,除了撫養自己的孩子,還需要照顧年邁的外公、外婆。尤其是外公患有失智症及其他疾病,需要安排護理之家的專業護理人員來照料。隨著歲月的流逝,阿祥的媽媽肩上的担子變得越來越重,她不僅要照顧家庭,還在倉庫工作,每個月賺來的微薄收入都被用於家庭的日常開支。儘管如此,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,看著孩子們懂事乖巧,努力學習,滿足感油然而生。阿祥的媽媽對每月協會提供的食物援助充滿感恩之情,她對社工說:非常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家庭的關心,給予我們幫助!協會也會持續成為需要家庭的力量!
More
英才阿公(化名),與曾孫一起住在老舊的小屋中,雙眼之中卻未有頤養天年的喜樂,而是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與不確定。自英才阿公的孫女生下孩子後,便將尚在襁褓中的嬰孩托付給了他。英才阿公年事已高,平日只能從事資源回收等工作,勉強存下一點點錢。含辛茹苦地將曾孫拉扯長大。然而,曾孫卻在外打工時遭遇了詐騙,多年的積蓄一夜之間付之東流。這對英才阿公帶來十分大的打擊,當社工人員帶著物資來看望他時,他瘦弱的身影令人心生憂慮。阿公說,因為曾孫的事讓他整日無法進食,所以才會日漸消瘦,但他也明白日子還得繼續過,他必須堅強起來。曾孫成長過程中的膳糧食物箱,和如今陪伴著阿公生活的長青食物箱,在這艱難的時刻給了他許多幫助,面對協會的援助,英才阿公心懷無盡感激,他表示會好好進食、好好休息,希望能順利度過這次的困境。
More
姵君從小家境清寒,看著家人早出晚歸、辛勤工作,國小三年級的她下定決心加入柔道隊,希望能爭取到獎學金幫助家庭減輕經濟負擔;從那時開始每天早起訓練,放學後也立即到柔道場報到,每一次比賽對姵君來說不僅是追求榮譽的過程,還有經歷挫折與失敗後重新爬起的勇氣!有一次訓練造成腰傷以及肩膀需要開刀,以致影響到常規訓練及生活起居,雖然復原過程漫長且看不到盡頭,但姵君仍積極復健與接受治療,期盼自己盡快痊癒;也因著防護員及身旁夥伴的鼓勵陪伴,在這段不容易的復健期間堅固她的信心,最終能夠重回賽場並獲得一次次佳績,更突破重重關卡,於本屆全大運「柔道-公開女子組第四級」榮獲金牌!姵君擁有不被擊倒的信心與勇氣,定能持續在賽場上發光發熱、逆風高飛!
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