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  【他/她的故事】用「心」的語言,跨越「辛」的挑戰

晴晴(化名)是新住民二代,從小罹患「小胖威利症」之罕見疾病,這疾病讓她從年幼時就必須每日打針,及每週接受職能治療。這條與病共舞的成長之路,她沒有選擇的權利,但還好有溫暖的媽媽一直陪伴著她。

 

晴晴媽媽來自越南,獨自在異鄉撐起這小小的家。當走進她們的租屋處,迎面而來的是一股溫暖的氣息;用心整理的空間裡,小厨房、小客廳與臥室各自分區,牆上掛滿了晴晴親手做的手工藝與畫作,雖然空間不大,卻藏著滿滿的愛。

 

為了陪伴晴晴頻繁就醫,媽媽無法擁有穩定的工作,只能靠打零工、擺小吃攤維生,生活雖苦,她卻從不喊累。談起晴晴,媽媽總是滿臉笑容說:「她越南話和中文都說得很好,是我最棒的小翻譯員呢!」那句話裡,藏著媽媽無盡的驕傲,卻也藏著對未來的不安。雖已開始訓練晴晴學習簡單的自理能力——洗碗、洗菜、整理家務,但身為母親,媽媽最放不下的,是當她老去以後,孩子要怎麼獨自面對這個世界。

 

在這樣不容易的日子裡,協會每月送來的食物箱,成了她們生活中一份穩定的支撐,這不僅是實質幫助,是一種溫柔的陪伴,更是社會對她們說:「妳們不孤單,有我們在!」

 

我們相信,只要有愛、有陪伴,就能讓再艱難的生活,也開出希望的花朵!謝謝您,讓我們一起成為她們人生路上的溫暖同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