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文化不斷進步的台灣,仍有許多弱勢家庭與孩童因經濟環境,營養不足,甚至難以三餐溫飽。面對世界動盪、疫情後的嚴峻挑戰,以及不可逆的物價上漲影響,對許多辛苦打拼的人而言,生活已非常不易,但對弱勢家庭來說影響更是劇烈,社會上求助的人數也不斷增加。安得烈慈善協會長期援助15歲以下弱勢家庭兒少及弱勢年長者,為了幫助因環境而陷入困境的家庭,透過「食物銀行計畫」,依據個案需求,提供所需的客製化食物箱,讓他們不因家庭經濟低收貧困而無法獲得妥善的照顧,明白援助非同情,而是同理與尊重,陪伴弱勢家庭度過艱苦時刻。
在協會的各樣客製化食物箱中,幫助3-15歲脆弱家庭兒少的膳糧食物箱最為大宗。為了提供受助家庭穩定食物來源,也改善受助孩子飲食均衡,準備了主食(米、麵條)與副食(肉類調理包、肉類罐頭、肉鬆),也放入奶粉、保久乳、沖泡麥片和營養餅乾,取代高糖點心,讓孩子放學時,能即時享用營養食物充飢。針對飲食習慣需求的受助家庭,協會亦提供「素食食物箱」,讓受助家庭吃得安心。另外,逢年過節,食物箱也應景放入年節禮盒,過年時,則特別準備年菜食物箱,內容皆是過年必吃的常溫年菜,陪伴受助家庭溫暖團圓。
安得烈以常溫保存的食物作為救助資源,主要是站在受助家庭的需求考量,許多受助家庭(尤其居住偏鄉、山區)採買物資不易,需要能方便存放的物資,而有些家庭冰箱壞掉無法使用,要保存新鮮食物也有困難。我們同理受助家庭居住環境的狀況,並堅持食物箱內的食物效期皆需六個月以上,讓案家能有效運用,並吃得健康,就像是照顧我們的家人一樣,給予最好的照顧。
小慧(化名)是一位單親媽媽,離鄉背井到異鄉,獨自撫養三名幼子,在無親友的支持下,因照顧孩子無法工作,僅能依靠政府補助來支撐一個家庭,時而因為經濟困難而少吃一餐。今天的第一餐,就是安得烈阿姨帶來的食物。他們曾經餓著肚子,到了中午才吃一天中的第一餐,有時冰箱空著就只能跟隔壁的阿嬤要東西吃。今天孩子們不用餓肚子了!社工帶了食物箱到家裡探訪,孩子們好奇挨著箱子看,小偉(化名)靦腆地拿著餅乾說,「我最喜歡吃這個…」。孩子們坐在桌前,享用食物箱裡的營養即食品,這是今天的第一餐!
每個脆弱家庭都有不同的困難與故事。社工的訪視為小慧媽媽帶來極大的安慰,緩解即時的缺糧問題,也讓孩子們有歡樂的時光,媽媽感動地說道:「謝謝你們的支持與陪伴」。有愛,就有希望。